找到相关内容17897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言辞平淡殷殷——重温虚云老和尚《办道的先决条件》感言

      言辞平淡殷殷——重温虚云老和尚《办道的先决条件》感言   惟升   写作时间:2007年5月   一、引言   树有根,水有源。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诞辰纪念日就要到了,许多地方都筹备举办各种纪念法会,以追怀这位为佛教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,倍受四众尊仰的祖师。我们鸡足山也不例外。   此前,几位同仁来访,希望我能与会交流。本来,作为喜静的山隐比丘,多年来我尽量谢绝一切应酬。但...

    惟升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22242789697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“夭寿”是何?“夭寿”是如何构成的?

    夭寿就是出生后,生命活得不长,不以正常死亡年龄而死亡,这叫做夭寿。夭寿死法千奇百态,举例不尽。 不该死亡的年龄因而死亡,佛法称之为业报,业报是因果的现前,是最公平的,是最平等的,无因则无报,世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6/18383483248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常听到“焦芽败种”,不知含概何?请慈悲开示!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这是回小乘(梵语hina—yana)向大乘(梵语maha—yana)的呵责语,是指二乘行者不能发无上道心之。如与草芽之枯焦,种子之腐败者无异,故称为蕉芽败种。如维摩诘经谓,二乘如焦芽败种,不能发无上道心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7440612625.html
  • 范古农答:语录中尝有[寂不离照照不离寂]二语,是否定慧均修之

    问: 语录中尝有[寂不离照照不离寂]二语,是否定慧均修之。 范古农答: 寂照一体用也。体不离用,曰寂不离照。用不离体,曰照不离寂。此就性德言也。若言修德,则即曰止观。

    范古农

    范古农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07234012786.html
  • 帕奥禅师答:一位凡夫比丘患有长期而极度痛苦的疾病,而且医药无效的情况之下,应如何如理作,以度过或忍受痛苦?

    问:一位凡夫比丘患有长期而极度痛苦的疾病,而且医药无效的情况之下,应如何如理作,以度过或忍受痛苦?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修行?例如:是否可藉着此病痛而修证道果? 帕奥禅师答:我们必须记住:即使连佛陀也免不了生病。在佛陀般涅槃之前的十个月里,他遭受严重的背痛,一直到他般涅槃为止。那么我们又怎么可能免除病痛呢?当我们染患长期、痛苦而且无法治愈的疾病时,对疾病生气或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,我们能做的只是忍受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帕奥禅师比丘患病修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0/08465492287.html
  • 净宗法师答:念佛要专修,不要杂修,五欲之乐算不算夹杂?可是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五欲之乐又不大可能,无奈的堕落和作的堕落似乎没有界限,怎样把握?

      问:念佛要专修,不要杂修,五欲之乐算不算夹杂?可是凡夫要做到完全没有五欲之乐又不大可能,无奈的堕落和作的堕落似乎没有界限,怎样把握?   净宗法师答:五欲乃人生之现象,谈不上杂。天有胜妙五欲,人有粗陋五欲,乃至畜生恶道亦有少分欲乐。生而为人,可以有合理的欲乐,以不违法律、不背人伦为则。本是五欲众生,怀此身份,一向念佛,即是专修。 更多净宗法师佛教问答 -------------...

    净宗法师

    阿弥陀佛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8/14110513487.html
  • 六拏具:藏在诸佛背光中的玄机

    为大鹏,表慈悲。  2、布囉挐,为鲸鱼,上表保护之。  3、那囉拏,为龙女,表救度之相。  4、波囉拏,为童男,表资福之相。  5、福囉拏,为兽王,一般画成狮子,比喻自在相。  6、救囉拏,为象王,为善师。

    陈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31661625.html
  • 李炳南答:诵经时撞钟敲木鱼,有何取义?

    李炳南老居士答:钟能警众,且钟身或铸经文,或铸经名,撞之音传虚空,等于经声遍满法界,乃普益众生之。鱼常醒不睡,刻木为形,敲之使不昏沉。取其惺惺之;并以群众念诵,必有音节,方不错乱,钟鱼又为调整音节之用。

    李炳南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10/01/12503894756.html
  • 重在心诚的布施与无财七施

    放光明。由此可见,供奉神佛,重要的并不在于供物的大小,而是在于是否虔诚。   一般而言,所谓布施是指散发自己的财物来救济穷苦的人之。但在《杂宝藏经》中,所劝于世人的却是“无财之七施”:      那就是第一的“眼施”,以慈祥而明亮的眼睛待人之;   第二的“颜施”,以笑容待人之;   第三的“...

    果亮法师编

    布施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0/1143531624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六根清净如何解释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眼根、耳根、鼻根、舌根、身根、意根,是名六根。根为能生之,譬如眼对色而生眼识,乃至对法而生意识,故名为六根。   清净即离恶行之过失,离烦恼之垢染,是名清净(梵语suddha)。六根不受五欲六尘所染污,而得六根清净自得,名之为六根清净。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392212301.html